北大人民医院胸外科王俊代挂号,全心全意为病患提供的就医报务
2025-05-04 01:49:01 145次浏览
价 格:面议
王俊在中国胸部微创手术和肺癌微创诊疗领域所取得了创新性成就,作出了突出贡献。(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评)
王俊从业三十年,他坚守“低调做人,踏实做事”,默默耕耘、无声奉献;他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,服务人民,治病救人;他坚持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术研究导向,引领着中国的胸外科领域不断前行
王俊,男,中国工程院院士,主任医师,教授,北大人民医院院长、北大人民医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创中心主任。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。任国际食管疾病学会(ISDE)亚洲主席,美国胸外科学会(AATS)执行会员,国际联盟(UICC)会员,亚太地区胸腔镜外科学会执行委员,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全国委员,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,中华医学会胸腔镜外科学组组长,第1、2届全国中青年胸外科医师论坛的常务副主席和主席,中华外科杂志、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,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、中国肺癌杂志常务编委,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务编委,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等学术和社会职务。他于1995年获得国际联盟(UICC)ICRETT奖学金,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、芝加哥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等学府学习和交流;1997年-1998年他获得了世界胸心外科届荣誉奖-美国胸外科学会(AATS) Graham奖学金(1人/全世界/年),使他有机会能够在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一些医学中心学习和工作,掌握到了国际胸外科的技术,结交了许多教授,并进入了国际胸外科界的领导层。
王俊教授重要贡献之一是创立了我国的新学科-电视胸腔镜外科和胸部微创外科。十余年来,他成功地完成了胸腔镜外科的绝大多数中国第1例手术,至今在手术难度、手术种类和手术数量上居于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。在积累了丰富手术经验的基础上,他撰写30余篇有关胸腔镜的文章,主编了国内第1部胸腔镜专著,参与编写数部书籍的有关章节,编辑了第1套电视胸腔镜教学录象带和第1套胸腔镜多媒体光盘(5张),完成了我国第1个胸腔镜手术的国家远程教育项目,举办了7届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学习班和6届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研讨会,培养了全国75%以上的胸腔镜医师。其成果获得了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王俊医生个人简介
北京大学教授,主任医师,博士生导师;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创中心主任,北京市海淀医院胸外科主任。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;1995年获得国际联盟(UICC)ICRETT奖学金,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和交流;1997年获世界胸心外科届奖---美国胸外科学会(AATS) Graham Fellow奖学金(全世界每年1人得奖),在美国接受严格的临床和科研训练,先后哈佛大学(MGH),Mayo Clinic等医学中心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。 2000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;2001年获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。
-
在围手术期肺功能的研究领域,王俊教授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显著的地位。他建立了中国术前定量预测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核素检查方法,显著提高了胸外科手术安全性评估的水平,大大缩短了我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。他在国际上首先证明DLCO较MVO2能更
-
王俊于1985年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;1989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;2000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;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;2018年获得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;2002年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、教授、主任
-
王俊于1985年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;1989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;2000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;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;2018年获得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;2002年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、教授、主任
-
北医三院拥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:骨科、运动医学研究所、妇产科;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:辅助生殖、分子心血管学(参与)和视觉损伤与修复(参与);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: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;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: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、
-
北医三院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公立医院改革。近年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,参与多个重大项目和课题的研究,取得成果被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所采纳。在临床路径、优质服务护理工程、对口支援、医联体建设、援藏援疆支边等方面发挥了医院的作用。同时,医院还承担
-
专业方向胸外科专业擅长肺癌、食管癌、纵隔肿瘤、肺部良性肿瘤、食管良性肿瘤;胸部微创手术、胸腔镜手术及纵隔镜手术;肺癌的规范化目前,王俊教授还承担国家(自然基金)、卫生部、北京科委及北京大学等多项研究课题,从事着肺癌和食管癌基因方面的基础研究
-
北医三院拥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:骨科、运动医学研究所、妇产科;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:辅助生殖、分子心血管学(参与)和视觉损伤与修复(参与);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: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;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: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、
-
人才培养学科建设1992年,王俊创立中国一门新学科—电视胸腔镜和胸部微创外科。学习班1994年,王俊作为学科带头人,在北京大学医院举办了“首届全国胸腔镜外科学术交流及技术演示会”,从此开始建立中国胸腔镜手术的培训体系,二十多年来每年举办一届
-
王俊教授的重要成就还包括开创了我国的肺气肿外科手术新领域。1996年,他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1例肺气肿肺减容手术。在卫生部科研基金的资助下,他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牛新包垫片并规模应用于临床,为肺减容手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可能。主编
-
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,北医三院已发展成为国内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,拥有二十个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(骨科、药剂科(临床药学)、病理科、专科护理、检验科、消化科、妇科、产科、职业病科、耳鼻喉科、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、呼
-
王俊于1985年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;1989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;2000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;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;2018年获得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;2002年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、教授、主任
-
王俊在中国胸部微创手术和肺癌微创诊疗领域所取得了创新性成就,作出了突出贡献。(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评)王俊从业三十年,他坚守“低调做人,踏实做事”,默默耕耘、无声奉献;他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,服务人民,治病救人;他坚持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
-
王俊于1985年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;1989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;2000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;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;2018年获得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;2002年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、教授、主任
-
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,北医三院已发展成为国内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,拥有二十个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(骨科、药剂科(临床药学)、病理科、专科护理、检验科、消化科、妇科、产科、职业病科、耳鼻喉科、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、呼
-
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,北医三院已发展成为国内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,拥有二十个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(骨科、药剂科(临床药学)、病理科、专科护理、检验科、消化科、妇科、产科、职业病科、耳鼻喉科、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、呼
-
北医三院拥有18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、2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、2个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中心。作为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,每年有近800名医学生、350余名博士生、硕士生在此学习。同时,还承担着15
-
王俊于1985年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;1989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;2000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;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;2018年获得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;2002年担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、教授、主任
-
王俊,1963年11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,胸外科专家,中国工程院院士,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、胸外科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科协主席,胸外科暨胸部微创中心主任,北京市海淀医院胸外科主任1996年1月,成功完成中国第1例肺气肿肺减容
-
王俊在中国胸部微创手术和肺癌微创诊疗领域所取得了创新性成就,作出了突出贡献。(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评)王俊从业三十年,他坚守“低调做人,踏实做事”,默默耕耘、无声奉献;他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,服务人民,治病救人;他坚持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
-
王俊教授在肺癌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诊断和中具有很高的造诣。他在我国首先开展并积极倡导肺癌术前的纵隔镜病理分期和规范化,使之与国际接轨,从而显著提高了肺癌的效果。王俊教授的重要成就还包括开创了我国的肺气肿外科手术新领域。1996年,他成功地完成